旅游烹饪学院开展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系列活动(三)——烹饪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活动

作者: 时间:2024-05-24

 

2024年5月22日下午,烹饪教研室在学院302会议室召开课程思政说课教学研讨会。与会老师积极分享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情况。

刘树萍老师以《烹饪化学》课程为例,课程思政着眼点体现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严谨的态度及科学家精神等。比如水分内容部分会让大家分析我国新疆传统食物-馕的特点,它是减少水分含量,降低水分活度,来延长食物保存期,也能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讲解维生素B12的结构和性质时,会介绍维生素B12结构复杂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依赖提取方法,伍德沃德组织全世界14个国家的100多位的化学家,历时11时间合成B12,体现科学家的坚持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孙莹老师以《食品物性学》课程为例,结合面条形成的流变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面条制作需要传承和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体现中华文化强调的师徒传承、不忘初心等价值观。同时,面条的制作还需要创新和改良,体现中华文化中“崇尚创新、开拓进取”的思想。通过介绍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查德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并最终在分子层面解密人体所有感觉功能中最为神秘的嗅觉领域这一科学研究过程。

杨雪欣老师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保健食品》课程讲授中。我国几千年的“药食同源”历史中,有丰富的治疗和养生理论与实践,也有丰富的医疗和保健食品资源。“治未病”是中药的特色之一,非常适合开发成保健食品。这恰恰是把“坚定文化自信”和“健康中国战略”与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同时在《营养配餐软件应用实践》授课时,强调学生要想学好营养学,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扎实的源于西方的现代营养学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挖掘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的食物原料和中医食疗宝库的能力。授课中,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减油、减糖、减盐膳食结构、谷物消费等与我国传统食疗、食养中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时令”“地域”“个体差异”因素进行选择,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特有国情和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中医文化思想的引入和对比,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

赵钜阳老师以《食品微生物学》为例,讲到了人体肠道健康,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人体中肠道菌群及菌群失调会引发哪些疾病,再引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的例子,“减肥”话题引入来看体重变化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实例说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相关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能出真知,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躬身实践,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理。

王鹏宇老师《创新菜点设计》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了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人物传记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操环节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芦健萍老师在《中国地方风味概论》课程上,通过从我国不同地域饮食特点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挖掘传统烹饪技艺、烹饪理念,引导烹饪专业学生对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从专业技术培养过渡到文化自信教育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政治认同。

李广志老师以《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为例。课程强调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严谨求实,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科学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数据造假、抄袭剽窃等,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原则的违背。数据处理部分,教育学生要客观公正,对待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预期结果而篡改数据。这种科学态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和“诚信”相契合。此外,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科研活动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大家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到自己主讲的课程当中来,推进了烹饪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

撰稿:刘淑萍 审稿:李晓阳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ICP备05005923号 邮编:150076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  电话:0451-84839474